财税律师

企业经营劳动人事风险点调查

模块 类别 调查项目 调查目的 法律规定或经营需要 公司现状
劳动人事 法律 新进员工是否在一个月内与员工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避免因未签劳动合同而遭受双倍工资的损失, 《劳动合同法》
第10条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第14条第3项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第82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 是

□ 否

劳动人事 法律 劳动合同中是否对合同期限、工作岗位、工作时间、劳动报酬等约定清楚 避免因劳动合同内容约定不清而产生纠纷 《劳动合同法》 第17条 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七)社会保险;(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 是

□ 否

劳动人事 法律 劳动合同中是否对调动岗位进行特别约定,调岗时是否办理确认手续 避免企业出现特别情况需要调岗时的被动局面 《劳动合同法》 第35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

□ 是

□ 否

劳动人事 法律 是否按国家规定为员工交纳社会保险 避免因未交纳社会保险而被相关机关单位罚款 《社会保险法》
第4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
《劳动合同法》
第38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劳动法》
第100条 用人单位无故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的,可以加收滞纳金。

□ 是

□ 否

劳动人事 法律 劳动合同中约定的试用期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 避免因不符合规定支付多余的赔偿金 《劳动合同》
第19条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第83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 是

□ 否

劳动人事 法律 是否建立试用期考核制度并按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考核 避免因随意解雇试用期内员工给公司带来损失 《劳动合同法》 第21条 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第39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 是

□ 否

劳动人事 法律 签订劳动合同时是否向员工收集与学历、经历、资历相关的证书复印件 避免员工欺诈应聘,致使公司损失 《劳动合同法》 第26条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 是

□ 否

劳动人事 法律 招用外单位辞职人员时是否要求提供上家单位的退工证明 避免因员工未与上家单位解除合同,给上家造成损失,而承担连带责任 《劳动合同法》 第91条 用人单位招用与其他用人单位尚未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给其他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 是

□ 否

劳动人事 法律 公司制订的员工手册及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征求员工意见或向员工公示 避免公司以员工违法管理制度处罚时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劳动合同法》 第4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 是

□ 否

劳动人事 法律 对公司现有的岗位是否制定有职位说明书 避免因未制定职位说明书难以认定员工的本职工作 《劳动合同法》 第40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 是

□ 否

劳动人事 法律 是否建立考勤制度,员工加班是否经批准并进行登记 避免加班时间等违反法律规定 《劳动合同法》 第31条 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 《劳动法》 第36条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 是

□ 否

劳动人事 法律 是否建立保密制度,关键岗位员工是否签订保密协议 避免因员工泄密而遭受的损失 《劳动合同法》
第23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劳动法》
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的条件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事项,对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 是

□ 否

劳动人事 法律 是否对关键岗位的员工签订竞业限制协议 避免公司商业秘密外泄 《劳动合同法》
第23条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第24条 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 是

□ 否

劳动人事 法律 是否对竞业限制期内补偿标准进行约定 防止因未约定补偿导致竞业限制无效 《劳动合同法》 第23条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第24条 与竞业限制人员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上海高院关于适用《劳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十三条规定,
补偿金数额不明的,双方可以继续就补偿金的标准进行协商;协商不能达成一致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此前正常工资的20-50%支付。

□ 是

□ 否

劳动人事 法律 对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员工是否建立培训及调岗机制 避免违法辞退员工遭受的损失 《劳动合同法》 第40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 是

□ 否

劳动人事 法律 是否存在劳动合同期满后直接不续签劳动合同的情形 避免支付经济补偿金 《劳动合同法》  第46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 是

□ 否

劳动人事 法律 是否存在劳动合同期满后继续留用但未续签劳动合同的情形 避免因未签订劳动合同而支付双倍工资 《劳动合同法》
第82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作者注】劳动合同期满,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已经履行完毕,继续用工属于新的劳动关系,继续用工满一个月未签合同的,应当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支付双倍工资,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劳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沪高法[2009]73号文
也采纳了这一观点。

□ 是

□ 否

劳动人事 法律 是否建立年休假制度,职工申请后单位未能安排年休假的,是否办理结算手续 避免因未保障劳动者年休假而支付赔偿金 《劳动法》 第45条 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
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第3条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第7条 单位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又不依照本条例规定给予年休假工资报酬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部门或者劳动保障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对逾期不改正的,除责令该单位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外,单位还应当按照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数额向职工加付赔偿金。

□ 是

□ 否

劳动人事 法律 是否存在使用劳务派遣人员,劳务派遣公司是否具备相应资质 避免因派遣公司不具有资质而产生纠纷 《劳动合同法》 第57条 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依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设立,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二百万元。 
第67条 用人单位不得设立劳务派遣单位向本单位或者所属单位派遣劳动者。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第28条 用人单位或者其所属单位出资或者合伙设立的劳务派遣单位,向本单位或者所属单位派遣劳动者的,属于劳动合同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的不得设立的劳务派遣单位。

□ 是

□ 否

劳动人事 法律 是否存在非劳动关系人员,是否符合不建立劳动关系条件 避免应该建立劳动关系而未建立劳动关系的风险 《劳动合同法》 第2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作者注】劳动关系主要参考以下三个标准: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符合以上三个标准的,应当建立劳动关系,并签定劳动合同。

□ 是

□ 否

劳动人事 法律 有门卫等安保人员的,是否对其上班、值班、休息作出具体规定 避免因未约定清楚,而对值班与加班费问题有争议 《劳动合同法》
第31条 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
《劳动法》
第44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作者注】值班不等于加班,它不从事单位直接的生产经营活动,仅为用人单位临时接听、看门、防火、防盗或为处理突发事件、紧急公务处理等事务,值班工资标准在法律上也没有明确规定,一般情况下,它需要单位在规章制度予以调整规范。

□ 是

□ 否

劳动人事 法律 是否存在非标准工时制员工,是否办理非标准工时的用工备案 不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不得实行非标准工时制 《劳动法》 第39条 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标准工作时间的,经过劳动行政部门的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
第4条 企业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职工,可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
(一)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外勤人员、推销人员、部分值班人员和其他因工作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的职工;
(二)企业中的长途运输人员、出租汽车司机和铁路、港口、仓库的部分装卸人员以及因工作性质特殊,需机动作业的职工;
(三)其他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适合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
第5条 企业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职工,可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即分别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但其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
(一)交通、铁路、邮电、水运、航空、渔业等行业中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连续作业的职工;
(二)地质及资源勘探、建筑、制盐、制糖、旅游等受季节和自然条件限制的行业的部分职工;
(三)其他适合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职工。

□ 是

□ 否

劳动人事 法律 是否存在招用外国人、台港澳人员就业,是否依法办理就业证 避免因招聘无就业证人员而受罚 《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 第5条 用人单位聘用外国人须为该外国人申请就业许可,经获准并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书》后方可聘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实施细则》 第44条 对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私自谋职的外国人,在终止其任职或者就业的同时,可以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限期出境。对私自雇用外国人的单位和个人,在终止其雇用行为的同时,可以处5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并责令其承担遗送私自雇用的外国人的全部费用。

□ 是

□ 否

劳动人事 法律 是否存在要求员工提供担保或收取押金的情况 避免因要求员工提供担保或收取押金而被相关部门惩罚 《劳动合同法》 第9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第84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等证件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退还劳动者本人,并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处罚。

□ 是

□ 否

劳动人事 经营 是否存在高风险工作岗位,是否为高风险岗位职工购买意外保险 避免因员工发生意外伤害给公司带来经济损失 员工发生重大伤害事件,往往赔付金额较高,仅仅依靠社会保险可能得不到全额赔付,超出社会保险以外的赔付金额会由企业来承担。因此购买商业意外险是企业规避风险最好的方法之一。

□ 是

□ 否